三台:麦冬地里刨出“金疙瘩”
以现代农业为导向,致力加快药食同源建设,全力推进麦冬大健康产业发展;以效益为导向,培育“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等运营模式,助农增收;以市场为导向,建设麦冬特色小镇、康养中心,推动农旅融合……点上突破,面上聚力。近年来,三台把麦冬药材产业确定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打造,成为全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试验田”,将农业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农民增收等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特色效益产业麦冬为核心的发展之路。数据显示,在三台,四川麦冬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近5万亩,县内产值达到25亿元,产区农民人均纯增收5000元。培训指导重视科技把质量“提起来”盛夏,一场小雨过后,走进三台,目之所及,漫山遍野一派葱茏。这里属涪江流域冲积平坝区,地势平坦,庄稼人从土里刨“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麦冬苗,是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规模如此大的麦冬如何提高经济实力?品质决定身价,三台的做法是发展现代农业。“我们一直在指导种植户改进技术,提高麦冬生产效率,加强应对市场风险和波动的能力。,近年来,三台以科技为引领,通过每年在三台麦冬播种和收割前后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对产区种植户实现了技术培训全覆盖。此外,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特色农产品品质进行科学检测分析,建立完善产业环境、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程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使麦冬真正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喊得响、叫得应”的大健康产品。今年4月,他种植的3.5亩麦冬,因为品质高,每公斤卖到了60多元,纯收入接近6万。“去年我参加了两场培训会,还学习了政府定制的种植技术培训教材,种植技术得到提高,麦冬品质也提高不少。”高兴地说道。“关键是能提升产量。”涪城麦冬种植大户说,“我家地里产量能提升5%,现在30亩地全用上农业专家的技术了。”为让更多人从现代农业技术中获益,近三年来,三台还先后投资1000万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等近十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合作,先后选育出了川麦冬1号、川麦冬2号,良种推广率达100%。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效益“增起来”每年清明前后,忙得一片“火热”。“我家种了2亩多麦冬,每年采收麦冬的关键时期,人手都不够,还要请邻近村子的朋友帮忙采收。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增收了3万元。”种植户陈千双告诉记者,老马乡小围村共有687户,近2000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种植面积1300余亩,“今年收成好,每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比去年每亩增加产值1万多。”“现在的收购价不错!”陈千双说,这得益于合作社有麦冬收购的保底价,种植户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每年的麦冬都集中收购,集中无硫烘干,集中销售,成本低了,赚得多了。一家一户闯市场,经不起风雨。在“提质”的同时,三台也不忘“增效”:通过建立利益链机制,积极推广“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等运营模式,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药+粮+菜”“药+高架菜”等复合种植模式,增加亩均产值;建全“3+1”麦冬产业综合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保障产区农户基本利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天诚药业、辅正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三台,着力于基地建设与麦冬精深加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杜理宝表示,正是按照这一政策导向做出的正确选择,目前,三台全县共建成麦冬专业合作社43户、龙头企业37户、家庭农场88户,带动基地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把产业“融起来”三台种植麦冬历史悠久,但以前一直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规模。问题倒逼改革。近年来,按照“三产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品生态化”为取向,三台立足麦冬特色品质,发挥品种优势,加快构建从田间到药房再到生活完备的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生产供应链。“一两三台麦冬直接卖不过3块钱,现在做成饮料,上市后价格将是原来的几倍。”杜理宝告诉记者,三台加大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与太极集团、苏中药业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了麦冬大健康产业合作意向,以地方特色食品为主的饮料、炖料包和袋泡茶已批量生产,即将上市销售。让好产品“好吃”起来,只是三台麦冬产业转型的其中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计划将麦冬产业和旅游业相融合,大力推进“一带(麦冬标准化种植示范带)一镇(特色小镇)一园(麦冬健康产业园)”建设,推动形成集麦冬科研展示、文化旅游、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让三台麦冬苗“好玩”起来。从自产自销、提篮小卖,单纯作药使用,到精深开发形成麦冬饮品、洗护套装、唇膏等系列产品,再到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四川麦冬文化旅游胜地……有种植,有加工,也有旅游,麦冬产业链日渐成熟。“如今,农业向多功能性发展,麦冬不仅要作药材使用,还要将其制成产品,饱口福,也要打造风景,饱眼福。”杜理宝说,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要提升产业竞争力,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三产融合”之路,就成了三台麦冬的必然选择。“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三台,“农”字不等于只会种田,“村”字不等于只会圈地,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托特色农业麦冬,农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收获幸福。